5月20日是我国第35届“5·20”中国学生营养日。今年的活动主题为:奶豆添营养,少油更健康。倡导减油、增豆、加奶,共同践行“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”的理念。
目前,我国居民奶类、豆类摄入水平较低,提倡把奶类和大豆类食物作为富含优质蛋白质、钙和B族维生素的来源,从而提高膳食质量;我国居民食用油摄入量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,成为我国肥胖和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,学会科学用油,量化用油,减少烹饪时油的摄入,有助于降低肥胖和慢性病发生发展。
家庭烹饪可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。目前我国居民烹调油平均摄入量已超出推荐量的三分之一。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肥胖,增加血脂异常、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。减油的重点在于减少烹调油。因此,家庭烹饪可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,定量用油、总量控制。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,如蒸、煮、炖等,少煎炸,减少油的用量。建议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为25克—30克。
不同烹调油的营养构成不同,多样化选择有利于营养平衡,建议采购烹调油时相互搭配,轮换食用。在外就餐和点外卖时注意选择低油菜品,少吃油炸和高油食品。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,选择脂肪含量少的食品。除烹调油外,肥肉、动物内脏等饱和脂肪、胆固醇含量高,不宜多吃。吃畜肉宜选瘦肉,每人每周畜肉摄入不超过500克。儿童青少年要从小培养清淡不油腻的健康饮食习惯,超重肥胖、高血脂人群等更应控制脂肪摄入。
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5克—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。大豆及其制品营养丰富,可提供优质蛋白质,不饱和脂肪酸、钙、钾、维生素E等,适合所有人群。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,可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、乳腺癌、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等发病风险,还有助于延缓老年人肌肉衰减。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5克—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。目前我国三分之二以上居民未达到推荐摄入量,应适当增加。
一日三餐可选择不同的大豆及其制品,20克大豆相当于北豆腐约60克、南豆腐约110克、豆腐干约45克、豆浆约300克。全素人群平均每天应摄入50克—80克,蛋奶素人群25克—60克。摄入畜肉过多的人群,可用大豆及其制品替换部分肉类,既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,又可减少因摄入过多畜肉而引起的健康风险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人群,如无饮食禁忌,可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。豆腐、豆干等大豆制品在加工、制作、烹饪过程中,嘌呤含量有所降低,高尿酸血症人群及痛风患者可适量食用。
充足摄入奶及奶制品有利于肌肉和骨骼健康。奶及奶制品是钙与蛋白质的优质来源。充足摄入奶及奶制品有利于肌肉和骨骼健康。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实际摄入量远低于推荐量,鼓励多摄入。建议每天摄入300毫升—500毫升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。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,老年人易骨质疏松,尤其需要每天足量摄入。
日常可选择不同奶及奶制品,如液态奶、酸奶、奶酪等。可多途径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摄入,如在烘焙、炖煮等烹饪过程中添加。除牛奶外,羊奶、马奶、驼奶等也是奶及奶制品的重要组成,可根据需要多元化选择。选择奶及奶制品先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,不能用含乳饮料替代奶。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无乳糖、低乳糖奶或酸奶、奶酪等发酵乳制品,超重肥胖、高血脂人群可选择脱脂奶或低脂奶。
家长朋友们,我们需要积极行动起来,倡导减油、增豆、加奶,共同践行“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”的理念。帮助学生做到不挑食、不偏食、不浪费,食物多样,营养互补,从而增强身体素质。
营养门诊出诊专家:郑凤兰
国家注册营养师、中级营养师、主管护师、三级心理咨询师、三级健康管理师
从事营养教育工作20余年,医院大众健康宣教专职人员,擅长各种临床疾病如妊娠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癌症、老年营养等膳食调理和营养咨询,编写专业论文和著作十余部。
中国营养学会会员
山东省营养学会会员和山东省医师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
济宁市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
济医广〔2024〕第12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