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门螺杆菌(Helicobacter pylori,简称H. pylori)属于革兰氏阴性菌,是一种微需氧的细菌,形态上呈现为螺旋形或弧形,并具备鞭毛结构,使其能在人类胃黏膜上定居。此细菌感染后,主要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健康问题,且与胃癌、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(MALT)淋巴瘤的发病风险存在显著关联。鉴于其致癌潜力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已将其归类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。
慢性胃炎
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因素,它会损害胃黏膜的防御机制,从而触发炎症反应。
胃溃疡
研究表明,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。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以显著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。
胃癌
幽门螺旋杆菌被认为是胃癌的一类致癌原。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。
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:
非侵入性检测方法,简便、快速、准确。
※如何做呼气试验:
呼气试验在空腹或者饭后2h后进行检测,以免摄入食物影响检测结果,且检测前需要清洁口腔。
①:维持正常呼吸,吹满气袋(请勿深呼吸及断续吐气),拧紧瓶盖。
②:常温饮用水冲服试剂,静待30分钟,期间勿进食饮水。
③:维持正常呼吸吹满气袋。
胃镜检查及活检:通过胃镜直视胃部情况,并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,可以同时检测炎症、溃疡和肿瘤等病变。
血清学检测: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,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初步筛查。
Hp伤害胃粘膜,刺激胃酸分泌,出现反酸水的情况。
Hp寄生在牙齿和牙龈上,在口腔内直接产生臭味。
消化功能变差,会有腹胀,腹泻等情况。
胃粘膜失去保护屏障,会出现消化性溃疡和胃炎,一般是上腹部疼痛。
口口传播
包括共用餐具、水杯,接吻等密切接触行为。
粪口传播
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进行传播。
其他方式传播
胃口传播,母婴传播,宠物传播,医源性传播。
目前,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,即联合使用抗生素、质子泵抑制剂(PPI)和(或)铋剂。治疗周期一般为7-14天,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。治疗后需进行复查,确保幽门螺旋杆菌已被彻底清除。
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并避免共用他人的餐具及水杯。
济医广〔2024〕第1511号